光伏藍海與綠洲重生
探尋青海塔拉灘的生態轉型之路
千萬IP創科普,共筑科技強國夢。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科協科普部與人民網聯合策劃推出“見證科技之路”主題報道,聚焦國家科技戰略政策、重要科技獎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等,深入基層一線開展采訪調研,推出一批生動鮮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為建設科技強國匯聚磅礴力量。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灘生態光伏發電園區如同一片藍色的海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里,曾是風沙漫天的戈壁灘,如今卻成為中國光伏產業的一顆璀璨明珠,孕育著綠色發展的新希望。近日,記者走進塔拉灘,探尋這片“光伏藍海”的綠色密碼。
從荒漠到綠洲
光伏園區的生態奇跡
“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是昔日塔拉灘當地的諺語,也曾是它的真實寫照。正如當地牧民葉多所說:“以前這地方風沙滿天,一年刮到頭。風一吹起來,站在十幾米外連人都看不見。”隨著塔拉灘光伏園區的建成,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塔拉灘光伏園區鋪設的數百萬塊光伏板,在發電的同時也意外地成了改善生態的“利器”。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黃河公司”)海南分公司產業園項目部曹軍向記者介紹:“光伏板的遮擋減緩了地表水分蒸發,經過多年的運營,我們發現,園區的風速下降了50%,植被覆蓋率達到了80%。水源涵養量大大增加,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
光伏板下的新生活
生態與民生的雙贏
塔拉灘光伏園區不僅改變了生態環境,還為牧民的生活帶來了顯著改善。光伏板下的牧草長勢喜人,當地的牧民紛紛把羊群趕進園區放牧,形成了“板上發電、板下牧羊”的獨特生產模式。隨著越來越多牧民的加入,曾經貧瘠的塔拉灘如今成了“人工綠洲”,“光伏羊”成了這里的新名片。牧民葉多表示:“以前羊吃不飽,現在草多了,羊長得肥,收入也多了。”
此外,光伏企業主動吸納當地農牧民,聘請他們從事光伏組件的清洗和維護工作。“現在黃河公司在海南州的光伏園區內有2500萬塊光伏組件,基本由當地的農牧民負責清洗維護。通過這份工作,牧民們每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曹軍介紹道,這種就地就業的模式幫助周邊村莊解決了就業問題,讓更多的人能夠“打工不出村,月薪有保障”。
塔拉灘光伏產業園區。黃河公司供圖
光伏產業的未來
綠色回收與技術創新
隨著中國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光伏組件的退役和回收問題逐漸引起關注。據行業預測,到2030年,將有大批光伏組件進入退役階段,如何綠色回收這些組件成為關鍵課題。
國家電投集團光伏(儲能)產業創新中心組件回收中試線主任鄭璐指出:“我們目前已經建立了國內首條晶硅光伏組件回收中試線,回收率能達到92.5%以上。這不僅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還為光伏組件的退役回收提供了綠色解決方案。”
此外,塔拉灘光伏實證基地也在為全球光伏技術的發展貢獻力量。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之一,該基地匯集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光伏技術與產品,通過不同條件下的實地實驗,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的技術數據。國家電投集團光伏(儲能)產業創新中心數字信息中心主任鄧薇表示:“這個基地彌補了實驗室檢測的局限,能夠揭示真實環境下光伏產品的性能變化,為行業制定標準提供了科學依據。”
塔拉灘生態光伏發電園區,作為中國清潔能源的代表之一,不僅實現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雙贏,也為全球綠色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中國光伏產業將繼續引領全球,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更多的綠色智慧。
審核:高級政工師 唐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