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守護孩子“腕上安全”
——當前兒童智能手表使用現狀調研
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兩位小朋友正在使用智能手表。葛軍攝/光明圖片
編者按:近年來,兒童智能手表已成為不少學生眼中的潮流必備單品。中國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兒童智能手表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當前我國5歲至12歲的兒童數量約為1.7億,大約每3個孩子中就有1個擁有智能手表,在城市中,兒童智能手表佩戴率更是超過50%。兒童與媒介該如何相處?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千千萬萬的家長,還是當前數字化、信息化背景下,整個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鑒此,光明日報記者會同福建師范大學兒童智能手表調研組以深度訪談、調查問卷等方式,對北京、重慶、鄭州、福州、廈門、廣州、珠海等地的7~12歲小學生及家長開展調研。調研組力圖探尋兒童智能手表給家庭育兒層面帶來的變化,以及智能手表“手機化”給兒童帶來的安全隱憂,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從能打電話的手表,到能加好友、玩游戲、看視頻、拍照片的“超級手表”,如今,兒童智能手表越來越緊密地伴隨著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各種新功能、新花樣日漸增多,儼然成為一部手腕上的“智能手機”。有家長認為“電話手表解放了自己,帶娃出門更安全了”,但也有家長抱怨“為何一塊手表要如此強調社交屬性,群聊、好友圈、運動排名這些五花八門的功能讓孩子每天花費很多時間”。
如何讓兒童智能手表更好地護航孩子健康成長?
現狀:“超級手表”嵌入下的數字生活
視頻通信技術賦能家長遠程“照料兒童”。“我因工作需要,經常要去外地出差,沒辦法每天見到孩子,出差的時候我都會通過智能手表與孩子視頻通話,要么看看他作業做完沒有,要么和孩子聊聊天,了解他當下的心情?!编嵵菟哪昙壞泻傻哪赣H夏女士認為,兒童智能手表的視頻通話功能促進了家庭的良性溝通。
以往和孩子“面對面”交流的情境,延伸到了線上的虛擬空間,兒童智能手表成了家長們的“看娃神器”。調研發現,很多家長因工作沖突無法陪伴孩子時,則利用智能手表的視頻通話功能滿足孩子的情感陪伴需求。
位置媒介助力兒童的安全保障實踐。福州四年級男孩小博的母親林熹認為具備精準定位功能的智能手表非常有必要:“有一次孩子去參加活動,奶奶送錯教室,我們聯系不上孩子很著急,他爸爸在手機上點‘找孩子’這個選項,手機通過導航很快就找到了孩子所在的樓層?!比缃耠S著社會快速發展,生活環境也變得更加復雜,孩子在外學習、玩耍,家長都“繃緊了弦”。福州的一名家長李女士除了日常監測孩子上下學的移動軌跡,還通過手機應用設置了電子圍欄,一旦孩子到水域等地方活動,手表會自動發送提醒。如果打開“全天守護功能”,設置幾個常去的地點,比如說學校、奶奶家,孩子一旦離開這些地方,她就會收到通知,“畢竟我們無法時時刻刻看著孩子,多一點提醒,就少一點危險”。
調研發現,目前市面上的兒童智能手表都采用了多重定位技術,可以實時監測兒童移動軌跡,并及時傳輸到家長手機后臺。定位技術幫助家長們“延伸自己的眼睛”,隨時隨地了解孩子的行為,保障孩子上下學通勤以及單獨外出活動時的安全。
傳感器媒介有利于兒童健康管理。調研發現,內嵌于兒童智能手表的傳感器媒介可提供兒童的心率、血氧、體溫等健康數據,降低了家長對孩子身體數據監測與解讀的門檻。即便家長不能與孩子在同一地點,他們也可以直觀地了解孩子的身體與心理狀態,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支持孩子解決突發的身體健康問題,或是實現長期健康管理所設置的運動量目標,讓家長放心不少。
廣州的一名家長朱女士回憶道:“有一次手表監測到孩子發熱,我通過手機后臺得知體溫,于是立即打電話給班主任,讓老師幫忙留意孩子狀況,然后我趕到學校,送孩子去醫院?!?/p>
此外,兒童智能手表的心情監測功能提高了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感知能力,讓他們從無法了解孩子的情緒到能時刻關注孩子的心情變化,父母的養育實踐方式也從過去只關注外在的身體,演變為同時關注身體與心理。“發現智能手表可以監測心情之后,我和同事們每天都會用手表觀察自己家孩子的心情,孩子在學校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如果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情,回家之后就可以及時和孩子交流?!睆B門的一名家長黃女士表示。
信息后臺輔助家長干預兒童媒介使用。“之前在手機后臺發現孩子平均每天玩兩小時手表,加了很多好友,不停和朋友聊天,導致近視度數上升,后來我禁用了智能手表的大部分功能,只留了打電話功能。”北京的一名家長何女士表示,信息后臺的技術性干預賦能家長媒介管理,減少了家長管理的時間成本,并突破了空間限制,能高效幫助孩子“數字脫癮”。
調研發現,許多家長都會通過兒童智能手表手機應用端的信息后臺關注孩子的媒介使用情況,通過禁用功能來管理兒童的數字行為。鄭州的一名家長馮先生也十分認可這項功能,“我覺得兒童智能手表這一點還是深得我心的,雖然有很多功能,但要經過我把關。孩子沒有自制力,勸導他別玩根本不管用,手表就方便多了,就算不在家也能照管不誤。我會限制他的群聊和好友圈,周末再開放,不用擔心孩子整天沉迷于玩智能手表”。
隱憂:“安全神器”真的安全嗎
兒童智能手表“手機化”引發“腕上安全”隱憂。“兒童手表的功能越來越‘花哨’,除了定位、接打電話,又加上拍照、發朋友圈、玩游戲等,儼然成了一部‘腕上手機’?!北本┴S臺區的一名家長馬女士擔憂地說。在方便與快樂之外,數字兒童社區的安全隱患也日益凸顯。不同于對兒童使用電腦、手機、Ipad上網問題的廣泛討論,孩子“手腕上的安全”遠未引起大家重視。兒童智能手表雖然外觀保留著手表的樣式,但其內部功能冗雜,不僅搭載了類似微信的聊天軟件及好友圈,還支持兒童開展線上社交活動。如果在家長不特意禁用App的情況下,兒童智能手表還可以下載安裝近20款“益智”游戲,宛如一個小型的數字游樂園。
調研發現,兒童智能手表“手機化”帶來了諸多問題。重慶一名家長徐女士說:“早上起床睜眼,女兒就去看好友圈有沒有人更新,有沒有人留言。寫作業的時候她也心不在焉,總想看有沒有好友發來消息?!币恍﹥和钥亓^弱,沉迷于發語音短信、交友聊天,分散了其學習注意力,一些“益智”游戲也缺乏規范標準,容易誘導孩子沉迷其中。
此外,兒童智能手表存在“誘導消費”問題。調研中不少家長也發現了兒童智能手表內置游戲設計得很隱蔽,廣州六年級學生家長崔女士描述道:“一些應用表面看上去沒問題,但點開二級或三級菜單后就會跳轉到另一個游戲應用中,類似于進入微信之后打開小程序這樣的模式?!眱和悄苁直碇卸嗫钣螒蚨伎梢酝ㄟ^充值、購買會員來升級,對此許多家長認為存在誘導兒童消費的嫌疑。一些游戲在綁定家長手機號之后,無需再次密碼驗證,即可直接扣款。珠海三年級學生家長張先生說:“有的App誘導孩子購買類似游戲中的皮膚,一款就要三四十元,孩子們對于電子付款沒有概念,認為一個按鈕就能付款成功,根本不用通過家長,類似這種需要付費的東西還有很多,我覺得不應該在兒童手表里添加這些。”
兒童面臨著隱私泄露風險。實時定位、高清雙攝、人臉識別、視頻通話……借助兒童智能手表這些功能,家長可以方便地與孩子溝通、掌握孩子行蹤。殊不知,孩子的地理位置、圖片視頻、通話錄音等隱私也面臨泄露風險。
調研組了解到,3·15信息安全實驗室對此展開了專門的測試。一位技術研發者將監測程序寫入某銷售量較高的智能手表中,通過這款程序,研發者可以遠距離操控手表,獲取兒童的活動數據與實時位置,甚至可以知悉孩子的通勤距離,看到孩子與父母、同伴的聊天記錄。
智能手表能輕易獲取兒童隱私的原因在于其操作系統容易被改寫,比如安裝App時,系統會彈窗提示是否給予某項權限。一旦拒絕授權,App就會閃退,拒絕提供服務。如果選擇同意授權,無需用戶知情就可以獲得定位、麥克風、攝像頭等多種敏感權限。這就意味著,藏在手表背后的操縱者能輕松獲得孩子的位置、人臉圖像、錄音等隱私信息,給兒童帶來了隱私安全隱患。
兒童智能手表引發兒童社交攀比。“媽媽,我想要一個電話手表,我們班同學都有。”今年暑假,遼寧沈陽女孩小然即將上三年級,由于班上不少同學都有智能手表,她覺得自己不合群了,纏著家長給她購買同一品牌的智能手表,“不然就沒辦法‘碰一碰’加好友了”。
鄭州四年級女孩小欣告訴調研組:“我們的課間活動因為手表品牌不同,分為了兩大派?!奔夹g隔閡讓一些兒童被排除在交友圈外,交往標準一旦形成,兒童就難以避免被標準綁架。福州五年級男孩小蔡說:“沒有同一牌子容易被孤立,我以前用的智能手表就沒法加好友,和同學交流就會變少。”此外,兒童智能手表易引發兒童之間的攀比心理,廈門四年級男孩小柳談到,在同學之間,就算兒童智能手表是同一品牌,但是不同型號之間也會有“鄙視鏈”。
目前某些品牌兒童手表為了規避兒童結交陌生人的風險,設置技術壁壘限制兒童的社交范圍,兒童僅可以與使用同品牌的同學添加好友。這一技術在兒童之間構建起了新的消費圈層。過去兒童的社交圈子是兒童自己劃定的,想和誰玩、不想和誰玩、怎么玩,都由兒童自己決定。但兒童智能手表制造了他們之間的社交隔閡,沒有智能手表作為入場券,似乎就無法融入班級里最核心的社交圈子,這會對兒童心理產生傷害。
親子間的媒介爭奪與矛盾頻頻發生。“放假在家一直拿著智能手表玩,屏幕那么小,很傷眼睛?!鄙轿鞔笸囊幻议L馮女士說,我們為了孩子安全而購買的手表,如今卻讓女兒沉迷其中。隨著兒童智能手表的“手機化”程度逐漸加深,許多兒童的使用時間越來越長,甚至出現了智能手表社交成癮的情況,這也導致親子間關于兒童智能手表使用的矛盾越來越多。
許多家長直接通過手機的后臺應用管理界面禁用兒童智能手表的各項娛樂功能。但技術性干預作為一種消極的干預執行方式,由于其行為方式較為強硬,這在很多時候并不能獲得兒童的認同。調研發現,三分之二的孩子都像廣州五年級男生小迪一樣反對家長直接干預:“我討厭媽媽禁用我的群聊和好友圈,我覺得她可以告訴我別玩這么久,或者讓我在某個規定的時間使用,不問我意見就直接關掉很過分?!敝苯咏脙和悄苁直淼囊恍┕δ苓€可能引發兒童的叛逆心理,導致孩子出現欺騙父母的行為,或出現過度使用智能手表的報復行為。
正在上小學五年級的武漢女孩小韻,在佩戴過程中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被監視”感,“好像不管我走到哪里我媽都知道,放學回家的這段路一點隱私都沒有,有時候和同學出去玩一會兒,媽媽電話就打來了,有點煩”。調研發現,兒童智能手表在一定程度上使兒童與家長產生了心理隔閡。
應對:多方合力增進兒童數字福祉
兒童智能手表技術亟須改進。兒童智能手表引發的各種問題,表明了研發設計層面存在不足,目前的功能設計確有迎合商業利益以及兒童玩樂心理的嫌疑。對比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兒童實際上是技術邊緣群體,他們在技術的選擇上較為被動,成人世界所研發的技術決定了他們生活的技術基礎,他們對技術中的不合理現象進行質疑的能力較弱。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更有主導權的成人,尤其是技術研發人員應當具備現實關懷,從有益于兒童身心健康與成長的角度考慮,以增進兒童數字福祉為要旨,設計出符合兒童成長規律的媒介產品。技術研發人員既要正視兒童追求美好童年的心理訴求,同時也要避免兒童智能手表“手機化”趨勢,保護兒童免受不良媒介信息的傷害。
兒童的危險識別能力相對薄弱,難以準確判斷潛在的風險和威脅。由于他們年齡和經驗的限制,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侵害,其自我保護能力也有待提升。鑒于這些特點,面向兒童的電子產品在設計、生產、銷售和運營的過程中應受到更為嚴格的審核監管。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兒童電子產品的質量抽查力度,確保產品符合相關標準和規定,消除信息泄露、涉黃涉暴、誘導消費等隱患。
家庭與校園應重視提升兒童媒介素養。媒介技術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各行各業,兒童生活中的媒介產品越來越豐富,媒介活動類型越來越多樣。但當前部分學校對兒童的媒介教育僅停留在一刀切的管控與基礎性的技術技能培訓上,如電腦操作、編程等。兒童形成正確的技術觀、良好的媒介使用習慣也尤為重要。因此,提升兒童媒介素養應當被納入家庭與校園的教育范圍。
在家庭層面,家長可以轉變強硬的媒介干預方式,主動和孩子一起使用兒童智能手表等電子媒介,幫助孩子辨別媒介上的內容,形成對媒介的批判性認識,提高其媒介素養,引導他們與媒介建立健康的關系。學校層面,應考慮加入蘊含批判性、反思性的媒介素質教育課程,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媒介觀。
家長媒介管控宜“疏堵結合”。“如何平衡數字生活與真實生活”是我們在數字時代面臨的艱巨挑戰。當前父母在孩子的技術產品使用態度上,更傾向于限制孩子使用技術產品。但一味地限制兒童使用媒介難以幫助其學習利用媒介技術,或培養他們良好的媒介使用習慣,因此,家長應當把握好“兒童媒介干預”的尺度,對孩子的媒介使用進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導,同時也不完全剝奪他們接觸和使用媒介的機會。給予孩子適當的媒介自主權。一方面,家長可以設置合理的媒介使用時間,避免孩子過度沉迷于兒童智能手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并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戶外運動、閱讀、社交等其他有益的活動。兒童智能手表為兒童與家長的信息交流帶來了便利,但真實生活中的親子交流也不容忽視,因為與世界親密接觸的感官體驗始終無法被缺乏厚度、深度的數字體驗所替代。另一方面,父母應看到兒童的能動性與積極性,可以幫助孩子選擇適合他們年齡和興趣的內容;鼓勵孩子參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媒介活動,如制作短視頻、參與在線討論、更新網絡作品等,以培養他們的媒介內容創造力和表達能力。
(作者:光明日報聯合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宋美杰,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幸宇芳、高雨琪、林璇,本報記者白雪蕾、蘭亞妮、高建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