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小中風”惹出“大麻煩”
72歲的李奶奶最近在家里突然摔倒,當時四肢不能活動,也說不出話,但是沒過幾分鐘就恢復如常了。家人問她是怎么摔倒的,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家人帶她到醫院進行影像檢查,結果卻沒有發現異常。李奶奶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小中風”!
中風也分大和小?沒錯!如果出現小中風的癥狀而不重視,很有可能就要攤上大事了。今天,專家就來詳細講講被視為中風前兆的“小中風”。
超兩成人中風前會經歷“小中風”
像李奶奶這樣突然跌倒,并且伴有短暫的手腳不能活動或者說話不清楚,甚至不能說話,在數分鐘內,一般不超過1小時就能恢復正常,而且影像檢查沒有明顯異常,這種現象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也被俗稱為“小中風”。
研究發現,有20%至25%的中風患者在發病前出現過小中風。如果出現小中風而又沒有進行治療的話,3個月內發生中風的風險高達20%。特別是在癥狀發作的10天內,尤其是在2天內,更容易發生中風。因此,小中風不注意,容易造成大麻煩!
根據癥狀快速揪出“小中風”
有癥狀要警惕。出現小中風癥狀不可忽視,即使癥狀很快消失也要盡快到醫院進行診治,不要延誤。我們把小中風常見的癥狀按照確診可能性分為三類。
第一類:如果出現以下某個癥狀,并在數秒或者數分鐘(通常在1小時內)恢復,基本可以確定為小中風:
單側或者雙側肢體以及面部運動無力;單側或者雙側肢體以及面部失去感覺;同向偏盲(雙眼同一側視野缺損)或者單眼失明;說不出話,或者突發發音問題。
第二類:如果出現以下某個癥狀,存在小中風的可能性,如果出現兩個或以上癥狀,基本可以確定為小中風:
走路不穩當;復視,即看物體出現重影;頭暈;吞咽困難。
第三類:如果單獨出現以下某個癥狀,多半不是小中風,可能是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失憶;意識模糊;肢體不協調;只有一個肢體或者只有臉部感覺缺失;雙眼同時出現視力模糊或者視野缺失,如視野呈圓筒狀,圓筒越細,視野就越小;短暫意識喪失;頭痛;光幻視,即類似手指壓迫眼球時看見的光環。
及時處置可減少八成中風事件
任何年齡段人群都有發生小中風的危險,但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大而增加,如果你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或者吸煙,發生小中風的危險會更大。
研究發現,及時的診斷和預防措施,可以使小中風患者3個月內發生卒中的危險性降低80%。臨床上,要預防小中風演變為中風事件,需要評估患者情況,比如合并心房顫動的患者應該使用口服抗凝藥。如果不是心源性病因,應該使用抗血小板藥。
另外,還應該嚴格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患者必須戒煙,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別讓“小中風”變“大中風”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又稱“小中風”,常常是中風發作的前兆。
如果出現短暫的肢體或者面部運動無力、言語不利或者視覺問題,需要警惕小中風,應該馬上到醫院進行診治。
采取抗血小板或者抗凝治療,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小中風”演變為“大中風”。
本組文/劉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