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染了秋季腹瀉怎么辦?專家教你來判斷
隨著季節的變換,天氣逐漸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寶寶們被腸道疾病困擾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于是一股腦兒給孩子服用各種藥物……然而,很多家長并不十分清楚:寶寶排什么顏色的大便算正常?發生秋季腹瀉該如何處理?如何預防和處理寶寶腹瀉呢?
秋季是寶寶腹瀉的高發季節,以病毒感染為主,其中40%-70%是由輪狀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車輪而得名)感染引起。秋季腹瀉病情初期大多數會發熱,低熱為主,有些孩子會先嘔吐,下一步才開始腹瀉,大便呈稀水樣或蛋花樣,病程有自限性,尚無特效藥治療。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發生了腹瀉呢?
新生兒及較小乳兒的大便本身就是不成形的,略稀,呈糊狀,一日三次左右;正常小兒的大便應該色黃而干濕適中,日行1-2次。當寶寶的大便出現性狀改變(呈稀水便、黏液膿血便等)和大便次數的增多(多數在3次以上),就提示寶寶發生了腹瀉。
如何區分秋季腹瀉和普通腹瀉呢?
秋季腹瀉往往發熱在先,伴隨著嘔吐,接著就會腹瀉,大便為稀水樣或蛋花樣,無臭味。普通腹瀉大便一般呈糊狀,并帶有腐食氣味。大便的次數迅速增多,伴隨腹痛、發熱、食欲不振、手腳冰涼等癥狀。
為什么寶寶會出現秋季腹瀉呢?
中醫認為,發生秋季腹瀉的根源是寶寶脾陽不振,脾困濕盛,升降失司,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清濁合而下降而導致的。秋季天氣轉涼,寒邪易侵入皮膚肌腠,或者吃了生冷食物,直接把寒氣送入身體,讓脾陽受傷,運化濕氣無力,就容易出現腹瀉。
感染了秋季腹瀉怎么辦?
中醫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當從脾胃入手,以運脾化濕、恢復脾胃功能為主。小朋友出現腹瀉時,除了打針吃藥,可選擇其他治療方法既能幫助疾病盡快恢復又能減少患兒痛苦,如:小兒推拿、穴位貼敷法、中藥洗浴法。
此外,家長也可采用中醫食療法輔助治療,熬煮山藥粥、生姜粳米粥、焦米湯等以增強寶寶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健,則濕自除,腹瀉乃愈。
中醫強調“未病先防”、“上工治未病”,對于嬰幼兒腹瀉,應重視預防。家長要讓寶寶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從小培養寶寶勤洗手的習慣,家長在護理寶寶前后,也要認真清潔雙手。
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脾常不足。家長要教導孩子不吃變質食物、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切不可讓孩子暴飲暴食、大魚大肉,以免對孩子的消化系統造成損害。
本文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沈健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